單位簡介

單位介紹

服務學習簡介

邁入二十一世紀資訊網路快速發展,為了能及時獲得資訊,了解各種新知及未來發展趨勢,人類掀起了學習浪潮,推出新的學習方法,希望能突破學習障礙,掌握學習關鍵,以使個人與團體也能快速成長。然而在教育過程中,知識與實踐是同等重要的事,如何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事,Dewey、Kolb等教育家所提倡的經驗學習與社會服務結合之教學法,爾後更發展成為『服務-學習』課程,開啟了教育的另一扇窗。

服務學習是一種經驗教育模式,透過有計畫的服務活動與結構化的反思過程,以達到學習效果。服務學習尚可將生硬的理論用之於真實的世界,將教室擴大到社區,讓教學更為多元、活潑有趣。

 

服務學習的意義

什麼是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服務學習與志願服務、實習課程、社區服務有何不同?這是在推動服務學習課程時必先瞭解的事。顧名思義,「服務學習」就是「服務」與「學習」的結合,也就是在「服務」過程中得到「學習」的效果,正如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所說的「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及Kolb在1984所提出的從經驗中學習。

依據文獻記載,「服務學習」一詞,於一九六七年,由美國南部地區教育董事會(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首先提出,隨後經由美國各級學校推展,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解釋和做法。美國學者肯多爾(Kendall)在一九九○年的報告就曾指出,從文獻上找到一七四個有關「服務學習」的定義,現在必然更多。在我國服務學習被廣泛接受的定義為:「由學校與社區結合,共同協助學生應用所學知能去服務他人,並且在務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成長。所以服務學習是學校教育的一環」(林勝義,2002)。

這些定義之中,比較被常引用的是一九九○年美國「國家與社區服務法案」(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所下的定義,包括四個要點:

(一)學生藉由服務活動的參與而獲得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而該活動乃是學校與社區一起協調,以能符合社區真正的需求。
(二)服務學習融入學校課程,讓學生於服務活動中的所見所為,進行反思、討論與寫作。
(三)提供學生固定的服務學習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在自己社區,應用所學的新技能與知識。
(四)服務學習將學生學習的教室擴展至社區,有助於 學生發展對他人的關懷。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於一九九九年「全國學生服務學習與社區服務之調查」(National Student Service-Learning and Community Service Survey),將服務學習界定為以課程為基礎的社區服務,它統合了課堂教學與社區服務活動,這種服務必須:

  1. 是配合學科或課程而安排。
  2. 有清楚敘述的學習目標。
  3. 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地探討社區真正需要。
  4. 經由定期安排的服務日誌、焦點團體或批判分析活動,以幫助學生學習。

歸納而言,服務學習是一種重視學習因素的服務,必須透過結構化的課程設計,促進服務者的發展及滿足被服務者的需求。服務學習強調「學習」與「服務」並重,所以它與傳統的實習課程、志願服務、社區服務、勞作教育等相關名詞,並不盡相同。

綜合上述所言,服務學習是一種經驗教育模式,透過有計劃安排的社會活動與結構化的課程及反思過程,以完成被服務者的目標需求,並促進服務者的學習與發展。反思(Reflection)與互惠(Reciprocity)是服務學習的兩個中心因素(Jacoby,1996;引自黃玉,2000)。

 

服務學習的功能

我國於1991年代推動教育改革之後,各級學校為培養學生多元價值觀,啟發學生關懷社區, 乃開始推動公共服務教育,後來稱之為服務學習。

其功能包括:

(一)能帶給學生更高品質的學習:
Chickering及Gamson(1987)曾提出七個改進大學教育的原則(引自黃玉,2000):

  1. 鼓勵師生之間接觸;
  2. 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
  3. 鼓勵主動學習;
  4. 給予積極回饋;
  5. 鼓勵學生多花時間在學習上;
  6. 傳達較高的期待;
  7. 尊重學生多元的智能與學習方式;

而學校不論在老師於專業課程中或課外活動的服務學習方案,都能明顯有助於上述七種原則的實踐。

(二)服務學習能提供學生實踐參與社會事務的機會,而有助於未來公民的準備:
Cirone曾說「人們不可能僅借告知就知道如何做一個有責任、知識及關懷的公民,他們必須實際參與在過程中」(引自Jacoby,1996,p.21)。

Battisoni(1997)也提出到一個完整的公民教育包含四方面:

  1. 認知上的了解(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服務學習提供學生實際社區參與的經驗,挑戰學生真實情境中去思考有關人類本質、社會、公平等議題,再透過課堂中有計劃安排的省思與討論等,有助於學生批判性分析及思考能力的發展,當學生在服務無家可歸的弱勢族群時,可提供他們真正面對貧窮,並且測試他們對貧窮、公共政策、和民主理論與實際觀察及接觸的不同。
  2. 參與能力(Participation Skills):
    服務學習中實際的接觸,服務及課堂中的省思、描述、討論、及日誌的撰寫等,均可幫助學生溝通、表達、理性說明能力的增進,除此而外,社區服務的經驗更培養他們聆聽別人故事、需求及同理的能力。
  3. 公民態度(Civic Attitudes):
    服務學習提供學生培養公民判斷(Judgment)及公民想像(Imagination)的機會,實際的接觸經驗提供學生將他們的道德判斷應用在實際的生活及社區情境中,使他們重新去調整他們的政治判斷在現實觀察的世界裡。也使他們會更真實的去了解公共問題,怯除偏見與固執,發揮想像力,學習與不同背景、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人一起合作去解決問題,共創未來。
  4. 直接的公民參與(Civic Participation):
    服務學習提供學生實際參與,付諸行動並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幫助他們發展公民參與的承諾,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可以帶來不同的改變,肯定並願意繼續在學校及社會的參與。

(三)服務學習能為學生未來作更好的準備:
Jacoby(1996)指出服務學習可培養學生整合資訊,解決問題,建立團隊,有效溝通、妥協及做決定的能力,它也可以幫助學生產生主動、彈性適應開放及同理精神,透過互惠及省思,更可幫助學生培養尊重並欣賞多元的能力。而這些都是未來工作生涯非常重要的能力。

(四)服務學習可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大學生在大學階段有很多的發展工作需完成,McEwen(1996)指出服務學習可促進學生認知、道德、心理社會、自我認定及生涯選擇的發展。
如認知及道德發展方面,學生從事服務學習,可以發展出更複雜思維、更高層次的道德推理及關懷倫理、並將服務納入生涯規劃的承諾。在心理社會及認定發展方面,服務學習能發展更好認知能力和能力感、增進情緒的覺知與整合、更自主與互賴、更容忍和同理、更清礎生活的目標及更成熟的價值觀。

(五)服務學習有助於學校及社區的發展:
在學校方面可:

  1. 增加學生對學校的向心力;
  2. 建立學生間的親密關係;
  3. 促進師生間的互動;
  4. 建立校園民主氣氛;

在社區方面則有:

  1. 建立學生與社區的連結感;
  2. 與社區成員建立夥伴關係;
  3. 有助於社區問題的解決;
  4. 增強社區自助的能力;
  5. 成為社區中持續參與的公民(Eyler&Giles,1999:Fertman, White &White, 1996;Wade, 1997)。

除此之外,美國學者Eyler和Giles於1999年出版的「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一書中指出,服務學習帶給大學生的主要功能有四個方面:

  1. 個人與人際關係的發展
  2. 知識的了解與應用,
  3. 批判思考能力的發展及觀念的轉變,
  4. 公民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