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曾與惠子同遊於濠梁,看見魚兒們優游於水中而言道: 「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而惠子則不甘示弱地反問:「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因此而開啟了一段為人樂道的辯論。那時候的魚群,是快樂的。

         然而,如果莊子可以來到現代,愛好自然的他必定再次走上大橋,想要瞅一瞅橋下的生態,那麼,當他俯身望向滿是塑膠垃圾的河水時,我想他必定是驚嚇萬分地看了一眼後,便落寞地抬起頭,任淚水劃過兩鬢,紅著眼眶告訴眾人,他不忍心再看多一眼。

       以感恩和回饋為宗旨,希望藥妝系的同學都能發揮所學,不僅在生活中實際運用課堂所學,造福需要受關懷的民眾,更將對學習的熱愛進一步延伸推廣給社會大眾。並期待學生們,在服務過程中,習得省思、自我精進。

除了讓學員有不一樣的經驗,更要將所學回饋大眾。

       「築光計畫」—其意義不僅僅是為孩子們築起一道光,在一次次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我們心中也被點起了一盞明燈,一盞指引我們找到服務意義的燈。

         將時間回溯到去年冬天,那六天的生活彷彿如切線般被快速拋出,以為會快到不著痕跡,實際上卻將回憶深深烙印在心裡,歷歷在目。

  十七歲,身上希冀著國際志工的夢,卻因為金錢以及時間的負重,我似乎成了飛不起來的孩子,直到看見公衛服務隊的招募表單,是如此的觸手可及且貼近生活環境的一束光,使我毫不猶豫地填下報名表單、等待著面試的來臨,告訴自己:「終於,可以成功完成服務的夢想。」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於理念當中,那刻,我正要啟程。

       秉持「大醫治病」之精神,提供台灣甚至國外的居民中醫醫療資源,並且讓學生有接觸臨床的學習機會。為使學生對志願服務更了解,透過訓練課程及巡迴義診,提升中醫師所需的志工醫療服務能力。

杏服的一剎那

  服務的精神就是不奢求從中得到什麼,只要看見服務的對象露出燦爛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而心中愛心的光輝也是與受服務者心意相通的剎那,一點一滴地逐漸綻放。

搭起幸福的樂園

  「風浪」一詞,不僅寓意在服務場域中須共同克服及改善的困境,也作為一種期許,期望社員如風如浪在天地之間,扮演具影響力且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不瘋狂就風浪──社團緣起        

  人總在一個機緣下,遇見了對的人,抑或是認知到真正的自己;一次的教育計畫,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個工作,卻是侯老師開始服務學習生涯的起點。

  2003年,當時的衛生署藥政處王惠珀處長發起「全國小學生正確用藥教育」計畫,試辦第一年,希望透過全國七所大學的藥學系同學,將正確用藥觀念紮根 並推廣,避免錯誤用藥的事件發生。當時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為「全國小學生正確用藥教育」計畫展開服務學習契機 中部唯一負責校系,因此侯主任 接下中區計畫,並與連金城老師、附醫藥劑部賴振榕藥師攜手籌畫,從跑班宣傳、招募徵選、到人員的培訓,皆是由三位老師共同完成,侯主任憶起當時,如同重回大學籌辦活動般辛苦呢!而第一年試辦的用藥教育在中正國小舉行,平時辛苦排練的行動劇在當天深受小學生的喜愛,也得到了熱烈的回響,更讓北區及南區執行計畫的老師前來觀摩。

頁面

訂閱 中國醫藥大學學務處服務學習中心 RSS